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动态 > 宜川中学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草案)

宜川中学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草案)

2008年11月18日 16:45:49 来源:陕西省宜川中学 访问量:92

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精神,根据省市县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我校自2007年9月起在高一年级实施新课程,并使用新教材。为保证我校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顺利进行,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宜川中学新课程实施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我校新课程实施工作以教育“三个面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和发展的决定》,我校在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省市县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的指导下,借鉴省内外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的有益经验,围绕我校办学理念和发展规划,优化教育资源,创造性地开展我校新课程实施工作,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全面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二、目标与任务
1、在高一年段全面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陕西省新课程改革方案》,确保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新教材的使用。
2、从我校的实际出发,探索新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提高我校的课程建设能力,逐步建立起具有学校特色、充满活力、开发与共享结合的三级课程管理体系。
3、积极推进基于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在教学研究、选课指导、学分管理等方面,构建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
4、建立和完善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学生发展性评价制度和教师教学水平检测体系,按照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建立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体现学校特色综合评价制度。
5、完善我校教师的校本培训体系、校本管理制度,继续加大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形成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建立一支符合新课程要求的优秀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全面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6、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对学校的长远发展进行科学规划,优化各种教育资源,促进学校走上内涵发展为主、个性突出、特色鲜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三、基本原则
1、求真务实原则
   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标志着高中整个办学目标、课程内容、管理模式等一系列的转变。所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实事求是,有计划、分步骤地逐步推进。坚持客观面对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请教有关部门、课改专家和兄弟学校,积极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和矛盾的思路与方法,引导课程改革健康、稳步发展,实现课程改革既定目标。对于高一教师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
2、积极稳妥原则
    新课程实施是一项庞大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我校将根据有关文件精神和学校实际,制定积极稳妥、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与计划,并逐步实施与推广。在实践的过程中,始终以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否有利于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是否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判断改革举措取舍的主要标志。
3、通力合作原则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学校将采取各种措施及时转变全体教师的思想观念,促使全校上下通力合作;同时加强兄弟学校间的沟通和合作,通过各种渠道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争取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学生家长的关心、理解、配合和支持。
4、以校为本原则
    在新课程实施中既要吸收、借鉴省内外新课改的经验和教训,更要发挥我校自主权和首创精神,做到“以校为本、开拓创新”。学校将立足实际,积极创设条件,探索在学校层面实施新课程的有效途径和运行方式,自主开发或联合开发课程资源,建立课程资源生成机制,充分而合理地使用课程自主权,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
5、科研引领原则
    新课程实施是一项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工作,需要坚实的教育科研支撑。我校将在巩固和发展我校教科研成果及充分借鉴教育研究部门和外省市新课程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激发和调动广大教师实施新课程、研究新课程的积极性,积极探索我校实施新课程的有效途径和形式。
6、有备无患,能动创新原则
    坚持提高对新课程改革意义的认识,转变教学观念,明确学科课程理念。准确地把握学科内容标准,了解各模块间的关系及其教学实施建议,了解各模块的评价及学分认定建议,明确新课程具有的创新和突破点,提高教师驾驭新教材和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做到有备无患,不打无准备之战;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和校本培训原则,走积极能动创新路子。
四、新课程实施组织机构
(一)宜川中学新课程领导小组
组长:孙明贤
副组长:蒋永升 王文涛
成员:李志强 张平安 兰新平 呼志强
(二)新课程实施小组
组长:王文涛
副组长:呼志强
组员:各学科备课组长和各班主任
(三)新课程实施管理机构及流程
1.管理机构
1)学校课程委员会
    课程委员会由校长负责,成员有:副校长、教务处、政教处负责人、校内外受聘专家及学科组长。
2) 选课指导中心
    选课指导中心负责制定学生选课的各种具体政策,提供学校详细的课程安排,并对学生的选修课提供咨询和建议。人员由教务处、各学科负责人、各学科任课教师、班主任等老师组成。
3)学分认定委员会
    学分认定委员会实行校长负责制,委员会其他成员由学校其他参与学生学业管理的领导人员、学科与部门负责人及部分专家组成。学分认定委员会是学生学分认定的最终机构。学分认定委员会制定学分认定标准,统一学分认定程序,认真监督学分认定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以确保学分认定的公正、公平、公开。学分认定委员会为每个学生组建学分档案。
2.管理流程
1)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课程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宜川中学新课程实施方案》以及制定各项配套制度,协调校内各处室及年级组、教研组新课程开展的各项工作。
2)由学校新课程实施小组牵头成立学科课程小组,学科组由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参加课程培训的学科骨干组成。学科课程小组提出初步的本学科课程配置方案。在针对本学科现有的师资情况,教学设备等资源条件的基础上提出本学科必修课和选修课开设意见和初步的开设方案报送教务处。
3)教务处汇总后,形成学校课程配置方案,经学校课程委员会审订批准后,向师生公布。
4)教务处组织成立由各学科课程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班主任组成的选课指导小组。选课指导小组指导学生依据学校课程配置方案,学生自己的意愿进行选课,填写选课表送交班主任(期末放假前完成)。
5)班主任汇总后,报教务处,由教务处对全校各班汇总上来的学生选课情况进行统计和汇总,并对课程配置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
6)教务处依据最后确定的课程配置方案、学生选课信息、学校课程资源排出下学期(或下学段)的课程表。
7)学生依据学校课程表确认和调整自己所选的课程,制定学生个性化课程表(含课程名称、上课时间、上课地点、授课教师)。
8)各教学班按计划开展授课,每个模块结束后,进行考核或考试,由各学科学分认定小组认定学分,经教务处考核后,存入学分管理系统。
五、新课程的实施步骤
(一)学习培训阶段(20072月—20078月)
    2007年2月,学校教务处给相关人员印发新课改有关政策文件和《走进新课程》等教改书籍,各教研组组织教师开展新课程改革方面的讨论,引导教师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2007年6月到7月,学校派出由备课组长和骨干教师组成的考察小组,前往省外新课改学校实地考察、学习。
2007年8月,学校组织新高一教师和新课程管理人员参加由省教育厅、省教研室、市教研室组织的新课程实施培训班学习。
2007年9月到2008年7月,加大校本培训力度。以专题讲座、参与式活动、教研组学习、讨论、座谈等多种培训形式进行校本培训。培训内容:①新课程标准解读:②新课程编写的新理念等;③新教材的使用及教法;④新课程与课堂教学评价;⑤新课程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变革。
(二)制订学校新课程开设计划和教学管理制度、课程评价制度(20076月—200710月)
1.制定宜川中学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
2.制定2007级学生的新课程开设计划。
3.调整教学管理制度,建立行政班和教学班相结合的教学管理制度。
4.制定和完善学生学业成绩和成长记录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5.制定和完善学生、教师、学校、学生家长、社会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和办学质量评价体系。
6.完成《宜川中学学生选课指导手册》。
7.制定学校课程发展规划,逐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
(三)开展新课程第一阶段的实施工作,并完成阶段性工作总结与第二阶段工作的准备工作(20078月—20087月)
1.逐步购置各学科标准、主要版本的各学科模块的教材,并设立新课程教材、教参专区,供教师阅览、参考,规划建设学科资料室和专题实验室。
2.根据学生的中考成绩等信息,划分行政班,确定班主任、任课教师,根据各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制定个性化的课程表。
3.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
4.分期认定学分。每个模块结束后,进行考核或考试,由各学科学分认定小组认定学分,经教务处考核后,存入学分管理系统。
5.总结第一阶段工作,总结存在的问题,分析对策,并对第二阶段的工作进行布置与安排。
六、学校近期新课程实施工作重点
(一)继续完善校本教研和与校本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新课改成败的关键和基础在于教师的专业成长,而教师的专业成长主要依靠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学校坚持“全员培训”和“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计划在上级有关部门暑期培训的基础上,加强以备课组为单位,以教研组为基础,以信息化环境下的校本教研平台为载体,以“案例研究、教学叙事、教材内容剖析、教师成长、学习评价”为内容,进行学科通识、学科课程标准和学科教材的研讨活动,逐步形成“自我反思、同伴互助、本校名师资源主导专业引领”的校本教研特色。
具体研讨内容如下:
1、实施新课程,尝试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
(1)以各备课组为单位,进行教学设计和操作,充分讨论,反复斟酌,反复修改,形成合理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相整合的最优化的教学设计。
(2)加强集体备课建设。在我校目前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教研意识,做到定人、定主题、定内容,并如期上交有关材料,使每一个备课组都能充分发挥出群体的优势。
(3)以备课组或者教研组开展“备课、说课、试课、上课、听课、评课”活动,形成集体备课、集体上课、集体评课的教学模式。
(4)进行课程资源开发。鼓励教师以个人、备课组、教研组为单位,开发学生喜闻乐见并且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校本课程;也鼓励老师们结合学科教学,创立辅助学科教学的新课程,并编制素材,形成课程教学的文本体系。初步积累实施新课程的实践经验,积累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
(5)大力加强新课程观下的课堂教学创新与探索,开展新课程教学开放活动,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6)鼓励并组织教师尝试建立课程评价体系 ,结合学科教学,尝试制定各类利于学生素质提高的评价制度或评价手册。
2、深入研究,深入探索“课改”背景下的学科教学模式,努力使研究内容做精、做实,真正起到推动教学发展的作用。
(1)优化课堂教学,切实实现互动教学方式。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为了适应新课程的变化,课堂教学要努力实现新的突破。一是强化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研究。在实践学习中,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二是转变学习方式,要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鼓励学生对书本质疑和对老师的超越,赞赏学生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三是加强学科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使学生在“差异发展、体验成功”中学有特长,发展个性。
(2)构建信息平台,切实推进普遍应用。努力构建信息技术平台,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得以整合,从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
(3)组织参观学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让老师们在赴外学习中体会并借鉴其他学校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
(4)大力开展研究课活动,就各学科教学中的不同课型,探索符合“课改”精神的教学模式,并反复实践,反复推敲,努力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5)定期召开教学模式专题研讨会,及时总结研究成果。
(6)开展案例研究。通过对教学个案的研究,摸索出教学共性特征之外的个性特征,从而研究“课改”环境中学科教学基本模式基础上的各种变式。
(7)建立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实施实验教学的监控。组织实施课程改革实验“四优工程”:即优秀课 、优秀教学设计、优秀反思、优秀课件的评比活动。
(二)加强校本课程建设
    严格按照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规定的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的要求开设必修、选修课程,必修课模块遵照省厅统一要求执行;积极创造条件,因校制宜地开设好技术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切实加强技术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实施、考核、评价及学生校外活动的管理,积极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积极引进、开发与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建设和完善国家、地方和学校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1.技术
    在第一阶段的高一《信息技术》课,按行政班开设,根据学生水平实行分层次教学,每周2课时;高二《通用技术》课,每周2课时,依据学生选择实行分模块教学(Ⅰ.家政与生活技术,Ⅱ.苹果栽培技术)。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1)研究性学习。每周安排2课时,采用集中学习和分组研究的方式开展。高一、高二每个学期各安排1个课题,共15学分。
2)社会实践,学校把社会实践的时间放在高一、高二两个年级,每个学期3个工作日,总共不少于10个工作日,共6学分,以国防教育、劳动实践、校园绿化、图书管理、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为主要内容。
3)社区服务,利用课余、假期时间分散进行,每学期不于2个工作日,3学年不少于10个工作日,共2学分
3.选修Ⅱ课程
1)地方课程按照省厅统一要求设置;
2)校本课程设置人文、科学、艺术、体育健康4类 16个模块,学生三年中至少修完每类中的一个模块。
(三)教师管理和评价
1、建立教师的评价体系
    新课程改变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要形式的评价方法,建立多元化、新型的评价体系,对教师实施发展性评价。新的教师评价要包括教师进修、职业道德水平以及对学生选课指导的力度与实效,教学效果,选修课开设情况,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力与水平,科研成果与业务进修,职业道德水平以及学生、家长、社会的反馈与评价。
2、教学研究管理
    学校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鼓励教师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重视不同学科教师交流与研讨。新课程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以校为本课程研发为载体进行校本课程研究;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进行公开课、示范课、优质课等听评课活动,通过具体课程的分析、讨论和交流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组织理论学习,通过专家讲座、教师进修等形式提高教师教育理论水平;以教研评价奖励制度激励教师参加校本教研的积极性。
3、学科组建设
    学科组要促进基于模块的课堂教学改革,切实转换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建立学生个性化的选课指导制度,形成有效反映学生课程修习状况的学分制度,要加强对教学班的管理,探讨行政班与教学班相结合的新的教学组织形式。
(四)学分管理
1、学生三年可以取得的学分:必修116学分,选修Ⅰ文科45学分、理科48学分,选修Ⅱ6学分。
2、其它学分设置:在各级各类竞赛、社团活动等领域取得优异成绩的,给予一定的学分。
3、学分认定程序:(1)监督检查学分产生的全过程。包括学生出勤、检测、考试命题、监考、阅卷、评分等。(2)公示学分。接受公众的监督举报并负责调查处理。(3)认定学分并注册。(4)建立学生学分档案。
(五)学生的管理与评价
1、行政班管理
    高一年级必修课基本上以行政班为单位组织教学,学生的自习课、班会等在行政班进行。进入高二后,根据倾向于理或倾向于文的学生学科选择不同,对行政班进行部分调整。行政班的管理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学生日常行为管理、教育外,要注重学生在教学班的表现情况汇报、总结和反馈。班主任负责本班全体学生选课工作的指导、选择、汇总。
2、教学班管理。
    教学班由选修相同模块的学生组成。教学班的管理工作由任课教师即导师承担。导师负责学生该科目的学业评价。导师承担教学班的班风班貌建设和学生教育、管理、评价。管理课堂秩序(如学生出勤、课堂纪律、课堂表现等),导师为每个学生建立管理档案,学段结束时将对学生的操行情况和成长记录与班主任沟通并交班主任留存。
3、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重视学生非学业内容的评价,注重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发展性过程评价,倡导学生本人、同学、家长以及社会的参与,建立综合评价体系。
4、运用校园网络技术,建立综合、全面、客观和有效的学生评价管理平台,使学校各部门信息管理一体化。
5、改变家校沟通的方式,使家长主动参与到评价促发展的互动教育中。
(六)宜川中学高中新课程设置方案

学习领域

科目

必修学分

选修学分Ⅰ

选修学分Ⅱ

学分

学时

学分

学时

学时

学时

语言与文学

语文

10

180

 

根据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适应学生不同潜能和发展的需要,在共同必修的基础上,各科课程标准分类别、分层次设置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

 

 

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开设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

外语

10

180

数学

数学

10

180

人文与社会

思想政治

8

144

历史

6

108

地理

6

108

科学

物理

6

108

化学

6

108

生物

6

108

技术

信息技术

4

72

通用技术

4

72

艺术

音乐

3

54

美术

3

54

体育与健康

体育与健康

11

98

综合实践
活动

研究性学习活动

15

270

每周2学时,可分散或集中安排

社区服务

2

 

三年不少于10个工作日:课余时间,分散安排

社会实践

6

 

每学年1周,共3周:集中或分散安排

高中毕业要求

144学分/2448学时

116

1944

22

6

 

 

 

(七)宜川中学高中三年的课程开设计划

学习

科目

类别

高一年级开设计划

领域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学分

 

第一学段

第二学段

第一学段

第二学段

语言

语文

必修

必修一

必修二

必修三

必修四

8

必修

校本课程

2

英语

选修一

必修一

必修二

必修三

必修四

8

选修二

任选系列中1各模块

2

 

必修

校本课程

2

数学

选修一

必修一

必修二

必修三

必修四

8

选修二

任选系列中1各模块

2

物理

选修一

必修一

必修二

4

选修二

 

 

 

 

 

 

必修

校本课程

2

 

化学

选修一

必修一

必修二

4

 

必修

校本课程

2

思想

选修一

必修一

必修二

4

政治

选修二

 

 

 

 

 

 

必修

校本课程

2

历史

选修一

必修一

必修二

4

必修

校本课程

2

 

地理

选修一

必修一

必修二

4

 

必修

校本课程

2

技术

信息技术

选修

必修

 

 

2

艺术

音乐

选修

任选2各模块

3

健康

健康

必修

校本课程

2

综合

研究性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6

实践

学习

活动

社区

必修

结合地方实际假期进行

1

 

服务

 

社会

类别

结合地方实际假期进行

2

 

活动

学习

科目

 

高二年级开设计划

领域

必修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学分

 

 

第一学段

第二学段

第一学段

第二学段

语文

选修一

必修五

 

 

 

2

选修二

 

系列1

系列2

系列3

6

必修

校本课程

2

英语

选修一

必修五

 

 

 

2

选修二

选修一各系列中结合实际选学 

 

数学

选修一

必修五

 

 

 

2

选修二

选修一各系列中结合实际选学 

 

物理

选修一

任选1系列做必修

 

2

选修二

 

 

文、理分选系列中模块

2

 

必修

校本课程

2

 

化学

选修一

任选1选修模块做必修

 

2

 

选修二

 

 

文、理分选系列中模块

2

 

必修

校本课程

2

 

生物

选修一

模块1

模块2

模块3

 

6

 

选修二

 

 

 

系列1

2

 

必修

校本课程

2

思想

选修一

必修三

必修四

4

政治

选修二

任选1各模块

2

 

必修

校本课程

2

历史

选修一

必修三

 

 

2

选修二

 

 

任选2各模块

4

 

必修

校本课程

2

 

地理

选修一

必修三

 

 

2

 

选修二

 

 

任选2各模块

4

 

必修

校本课程

2

通用

选修

必修

 

 

2

技术

选修

 

 

选修

2

音乐

选修

 

 

 

 

3

美术

必修

任选2各模块

 

体育与

体育与

选修二

 

 

 

 

4

健康

健康

必修

校本课程

2

综合

研究性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6

实践

学习

活动

社区

必修

结合地方实际假期进行

1

 

服务

 

社会

 

 

2

 

活动

学习
领域

科目

类别

高三年级开设计划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学分

第一学段

第二学段

第一学段

第二学段





    学

语文

必修

 

 


   考
   总
   复
    习 

 

选修一

系列4

系列5

4

选修二

校本课程

 

2

英语

必修

 

 

 

选修一

任选系列中1个模块

2

选修二

校本课程

 

2


   学

数学

必修

 

 

 

选修一

任选系列中1各模块

 

2

选修二

 

 

2


    学

物理

必修

 

 

选修一

系列3

 

4

选修二

校本课程

 

2

化学

必修

 

 

选修一

模块5

模块6

4

选修二

校本课程

 

2


   文
   与
   社
   会

思想
政治

必修

 

 

选修一

任选2各模块

4

选修二

校本课程

 

2

历史

必修

 

 

选修一

任选2各模块

4

选修二

校本课程

 

2

地理

必修

 

 

选修一

系列3

2

选修二

校本课程

 

2

体育与
健康

体育与
健康

必修

选学2各模块

4

选修二

校本课程

2

综合
   实践
   活动

研究性
学习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3

社会
活动

必修

结合地方实际假期进行

2

高中三年的课程开设计划,为开设课程的初步方案,在实施中我们将根据省、市指导意见和学校的实际情况逐步完善。

 

                           
二零零七年六月
编辑:潘超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二00九届高考复习专家报告会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陕西省宜川中学 特此声明。